top of page
心中理想的空間

五十多年傳統老舊透天厝,座落在木柵舊路叉口,左鄰木柵國小與菜市場,右連公車總站,典型社區生活圈作息朝八晚五,幾代人的生活往返匯集在這裏,矮房古厝或是新落成的摩登三角大廈,新舊並存的建物持續豐富著這邊的生活場域。
2016年二月,開始老房改造工程。左右2米寬度的狹長型老房,整棟樓瀰漫一股年邁的潮溼陰暗,一樓前段光源受前門限制,導致後段昏暗,視覺加強了不通風的緊閉感;二樓前段隔間同樣阻擋光線,三樓頂加不到3坪的倉庫裏擱置水塔,整體各樓層中後段空間呈現光線與空氣昏暗的停滯感。
第一次嘗試整棟樓的改造
不同空間所面臨的條件與狀況需要重新條列






第一步改變空間格局,打破一樓中後段的封閉氛圍,首先在後段屋量銜接處開天井,覆上透明波浪板,讓陽光多一層反折、減弱硬光,後段灑入光線解決昏暗問題;二樓打通隔間,將常見傳統老房高度及腰的圍牆降低至膝蓋,切齊水平嵌入自製上推式木框窗戶;三樓加寬並重新粉刷,吊拉水塔放置屋頂,打通牆面同樣開一扇窗。


製作浴廁把手支架

2017年七月夏天,泥作補土

砌土嵌入上推式木框窗戶



2017年一月,廚房拼木天花板









前後花費將近兩年時間,投入在每一檔施工期間,反覆思考細節的延伸,同時蒐集歐洲古董私藏傢俱,2016年春夏碰巧收購一批比利時花磚,打磨表面清潔,撥開磚底原在比利時的土壤時,有股不真實的連結感,不僅是花磚上的圖案顯露文化與藝術的不同,從花磚上的痕跡也能發現不同的貼磚技法。


以往常見國外影集背景環境裏的生活感,在三樓不開放的私人場域除了設置烘焙室空間,陽台延伸植物花圃以及栽種香料植物,將心中對北歐的想像,賦予在生活與空間。
坐在植物園裏,與親密的家人好友聚會、與同伴討論發想料理,坐在這裏也同樣分享同一片天空。
心中理想的空間
融入北歐生活感












bottom of page